共享電單車的發展、前景、模式、困難
2018/9/30
一、共享電單車概述 此篇從市場發展背景、硬件設備、軟件系統、商業模式、發展前景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共享電單車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共享電單車,又稱共享電動助力車,是一種新的交通工具,面向3-10公里出行市場。通過掃碼開鎖,循環共享的方式,結合智能手機普及的特點,進入人們的生活,被稱為共享單車的下一階段差異化競爭。 根據市場經濟和用戶體驗,結合電動車和自行車的優點,行運兔自主研發出一款基于方便、快捷、安全性能的共享電單車系統,此項目是由共享電單車、應用平臺(APP),后臺功能系統構成。
二、共享電單車的發展背景
共享電單車是在物聯網的技術上,共享經濟環境下發展起來的。隨著智能化終端技術的廣泛應用而逐漸成熟,將自行車輕便靈巧的優勢結合電動車省力續航強的優點結合起來。在既能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又能讓人們更遠的路途變得輕易省時。當然,在探討技術和前景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我國發展電單車共享特性的土壤和背景。
1、我國城市出行現狀
隨著我國城市人口和機動車輛的快速增長,城市交通問題越來越突出,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已經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瓶頸。出現平均出行時間較長,出行效率下降;道路網應變能力差,遇事故極易引起大范圍交通癱瘓等問題。
之前,除了私家車的出行選擇,人們在城市出行中大多會選擇公交、地鐵等公共出行系統方式,除此之外,我國出租車行業也成為出行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由于各種尖銳問題的突出,仍然造成“打車難、打車貴”的局面。
在這種背景下,共享單車的出現再一次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
雖然網約車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打車難”,但仍然要面對交通擁堵的現象,而這正是共享單車出現的必要性,共享單車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滿足了對人們的短途出行的需要,但其仍然爆出了一些負面問題,比如亂停亂放,占用盲道、人行道,還有一些人為“暴力拆解”,隨意拋棄或者據為己有,管理部門的不監管行為等等。
2、我國共享電動助力車的發展現狀
共享電動助力車又被稱為共享電踏車、共享助力自行車、共享電動腳踏車、共享電動單車等,是在單車的基礎上,加入電池助力,使人們騎行時更省力更舒適。共享電動助力車被稱為“共享單車的下一階段差異化競爭”。
經過共享單車各方大戰的沉淀、淘汰,共享出行平臺目前僅剩下ofo、摩拜、哈羅單車三方爭霸,這三家共享平臺升級作戰,再次瞄準了中距離出行,開啟了共享電單車的市場爭奪戰,紛紛推出各自類似共享單車模式的無樁共享電單車。除了三大共享單車巨頭之外,目前市面上還有不同的無樁共享電動助力車品牌。
單從滿足民眾的出行代步的需求來看,電助力自行車的諸多優點也值得放大。電踏車是“不踩不動,一踩智動”的車子。用戶必須騎起來,才能啟動,在騎行過程中,如果遇到上坡或者騎累了速度慢了,電力就會介入,提升騎行的舒適度。
但把這種電動助力車做成無樁共享模式,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考慮。由于共享電動單車和共享單車的不同,導致大家在這塊市場上走的有點費力。
一、需投入的資金不同。一輛電動助力車的生產成本遠遠高于共享單車的生產成本。
二、需要更換鋰電池的后期維修成本不同。
三、多地政府在投放市場上多有約束,不再倡導繼續投放。
三、推行“共享電單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共享電動車雖然給民眾帶來便利,但存著很多問題,如果做成無樁的模式,在投入的時候需要面臨以下大問題:安全問題、成本問題、續航問題、政策支持問題、破損率問題。我們來一一分析:
1、安全問題
國家新標規定,電動車必須遵守40公斤以下、時速低于20公里的標準,否則屬于不合格電動車,超出標準就成了電動摩托車,而電動車駕駛者沒有完善的考核機制,在交通法中出于灰色地帶,難以管控。因此安全問題也是導致政策在支持共享電動助力車上出現并不提倡的局面。
2、成本問題
電動車的整車成本一般在2000元以上,因此,規模不易如共享單車那樣快速鋪開。同時,電動車的結構較自行車更復雜,某個零部件損壞都有可能會造成電動車壞掉。
3、續航問題
目前共享電單車大多沒有固定充電樁,電池如何續航成為,如果采用人為更換電池模式,這樣給中后期的運維程度和人力成本投入造成較大的壓力。
4、政策支持問題
政策在共享電動助力車的管轄處于模糊態度,這種觀望態度鼓舞了不少平臺,加快改進電助力車的產品性能。
之后逐漸有地方政府出現“松動”,只要保證其生產的所有電單車均符合“國標”,主要滿足三項硬指標:時速20公里內、重量不超過40公斤及具有腳踏騎行功能即可,這說明政策還是比較傾向鼓勵發展該行業。
5、破損率問題
由于我國國民素質問題,破損率不僅僅是所有共享產品較為頭痛的大事,也是共享電單車面臨的嚴重問題。共享電單車造價成本較高,存在鋰電池,因此可能會遭到人為破壞。同時,電動車的結構較自行車更復雜,某個零部件損壞都有可能會造成電動車壞掉。
除了以上五點問題,共享電動助力車如果做成像共享單車一樣的無樁模式,將仍爆出影響市容,背離了綠色環保的初衷的問題。就如同現在無樁共享單車運維人員投入不足,造成的車輛成堆倒地,壞車隨處可見的情況。
四:共享電單車商業模式和盈利方式 共享電動助力車解決了人們出行的中長距離問題,其面向的是3-10公里的出行市場,而在以前,這一塊是屬于網約車的領域,網約車近段時間也頻頻爆出安全問題,因此并未得到政策的支持,而市民使用網約車時除了安全問題外,再是擔心容易擁堵和費用較貴兩方面問題。共享電單車的出現,也同時解決了交通擁堵和城市污染的問題。它主要投放在人群流量較大的地區,比如車站、商業街、學校、住宅區、政府機構等場景的附近,方便人們隨取隨用。 就租金、押金方面來說,由于智能電動助力車成本較高,在押金上也應相應提高。不過就共享單車的押金造成的社會問題來看,共享電動助力車的押金池應該慎重對待,以應對社會負面影響帶來的押金擠壓效應。 而租金則是共享電單車項目的主要盈利來源,就騎行舒適度和節省時間來看,租金也比共享單車高。但若城市鋪設覆蓋率高,每天的租金來源即可覆蓋每天的運營支出。 除去每天正常運營的租金之外,它還主要靠站點控制器上的滾動廣告營銷和APP平臺的廣告接入來完成商業跨界合作。另一方面,大數據已經深入到了社會的每個角落甚至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而大數據的收集可用信息用來指導決策,通過將軟件應用于云平臺中,將可用信息轉化到企業現有系統中,幫助企業強化管理模式。這不僅使企業在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十分具有龐大的。
五:共享電單車的發展前景 基于我國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民眾對出行快捷方便的需求,共享電動助力車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通過布局大型商業綜合體、寫字樓、中高端社區、大型公交樞紐、機場、景區等區域,緩解城市的交通問題。 行運兔系統,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上都解決了目前的技術難關,目前在全國各地擁有幾十家共享電單車客戶,例如益約出行、摩電出行、叮當出行、橙車出行、天郵智聯、艾特出行、天下騎行等。